動物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的分享            
            
                    
                    發布時間:2022-01-24                    
                    967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動物急性吸入毒性試臉的試驗目的、定義、試驗基本原則、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評價氣體、揮發性物質或氣溶膠/顆粒物等化學品的急性吸入毒性作用。
2、急性吸入毒性試驗目的
  檢側化學品對實驗動物的急性吸人毒性作用和強度,為亞急(慢)性等吸入毒性試臉提供劑量選擇的依據。
3、急性吸入毒性試驗基本原則
  在規定時間內,各試驗組動物吸入濃度不同的受試樣品,可以通過預試驗來選擇染毒濃度。檢測毒物對動物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情況。在試驗中死亡的動物將被驗尸,而試驗結束時還活著的動物要處死并進行大體解剖。
4、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4. 1 實驗動物
  健康成年小鼠(18g~22g)或大鼠(180g~220g),也可選用其他敏感動物。同性別各劑量組個體間體重相差不超過平均體重的20%。在試驗前,在試驗環境下,動物要不低于適應3d~5d時間。
4. 2劑量設計
  根據所選方法的要求,原則上應設4~5個劑量組,每組動物一般為10只,雌雄各半。各劑量組距離大小用受試物毒性大小與動物死亡為宜,一般把組距大、動物數量少進行預試。若受試樣品毒性很小,也可使用20只動物(雌雄各半)的一次限量法。一般2000mg/m3,吸入4h,如未引起動物死亡,急性吸入毒性試驗就不再進行多個劑量。需要時也可做5000mg/m3,或更高濃度吸入4h,或以可能發生的濃度進行試驗。
4. 3染毒
  染毒可采用靜式染毒法或動式染毒法。
4. 3.1靜式染毒法
  靜式染毒是把實驗動物放在規定體積的密閉容器(染毒柜)中,加入一定量的受試樣品,并使其揮發,造成試驗需要的受試樣品濃度的空氣,一次吸人性染毒2h或4h。
  4. 3.1.1染毒柜的容積以每只染毒小鼠每小時不少于3L空氣計,每只大鼠每小時多于30L計。
  4. 3.1.2染毒濃度的計算:染毒濃度一般應采用實際側定濃度。在染毒期間一般可測4~5次,求其平均濃度。在無適當側試方法時。可用式(1)計算染毒濃度:
  c=(a×d/V) ×106· · ·· · ·· · ·· · ·· · ·· · ·· · ·· · ·· ·(1)式中:
  c——染毒濃度,單位為毫克每立方米(mg/m3);
  a——加入受試樣品的量,單位為毫升(mL);
  d——化學品相對密度;
  V——染毒柜容積,單位為升(L)。

  4. 3.2動式染毒法
  動式染毒是采用機械通風裝置,把含有一定濃度受試樣品的空氣連續、均勻不斷地送入染毒柜,空氣交換量大約為12次/h~15次/h,并排出等量的染毒氣體,保持相對固定的染毒濃度(對通過染毒柜的流動氣體應不間斷地進行監側,并至少記錄2次)。
  一次吸入性染毒2h。如果受試化合物有特殊要求,那就應該采用其他的氣流速率。染毒時,染毒柜中至少要保證19%的氧含量與均衡分配的染毒氣體。
  一般而言,為保證染毒柜內空氣穩定,試驗動物的體積必須小于染毒柜體積的5%。且染毒柜內要保持徽弱的負壓,避免受試樣品泄露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與此同時,要注意避免受試樣品爆炸。
  4. 3.2.1受試樣品氣化(霧化)和輸入的常用方法
  4. 3.2.1.1氣體受試樣品,經流量統計與空氣混合成一定濃度后,直接輸入染毒柜。
  4. 3.2.1.2易揮發液體受試樣品,揮發后,通過空氣鼓泡或適當加熱促使輸入染毒柜。
  4. 3.2.1.3若受試樣品現場使用時采取噴霧法時,可以用噴霧器或超聲霧化器來讓它霧化為氣溶膠,然后輸入染毒柜。
  4. 3.2.2染毒濃度計算
  一般情況下,染毒濃度應采用動物呼吸帶實際側定濃度,不低于每半小時一次,取其平均值。各側定濃度值應在其平均值的25%以內。若無適當的側試方法,也可采用式(2)計算染毒濃度:
  c= [a×d/(V1+ V2) ] ×106· · ·· · ···· · ··· ·· · ·(2)式中:
  c——染毒濃度,單位為毫克每立方米(mg/m3);
  a——氣化或霧化受試樣品的量,單位為毫升(mL);
  d——受試樣品相對密度;
  V1——輸入染毒柜風量,單位為升(L)。
  V2——染毒柜容積,單位為升(L)。
4. 4 觀察期限及指標
  4. 4.1 觀察并記錄染毒過程和觀察期內的動物中毒和死亡情況。觀察期限一般為14d。
  4. 4.2 對死亡動物進行尸檢。觀察期結束后,處死存活動物并進行大體解剖,必耍時,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
5、 試驗結果評價
  當評價試驗結果時,LC50應結合觀察到的毒性效應及尸檢所見考慮,LC50值是受試樣品急性毒性分級和標識以及判定受試樣品經呼吸道吸入后引起動物死亡可能性大小的依據。引用LC50值時一定要注明所用實驗動物的種屬、性別、染毒方式及時間長短、觀察期限。
  評價應包括動物接觸受試樣品與動物異常表現(包括行為和臨床改變、大體損傷、體重變化、致死效應及其他毒性作用)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以上就是關于動物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科檢測是國科控股旗下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具有專業檢驗檢測、業務對接以及技術支持團隊,不僅有開展毒產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毒理檢測包括:急性吸入毒性試驗、皮膚刺激試驗、黏膜刺激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致突變試驗等,還有提供光伏檢測、病毒檢測等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GB 31658.22-202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食品中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GB 31658.2-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GB 31658.6-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四環素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
          SN/T 1751.2-2007  進出口動物源食品中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檢測方法第2部分: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
          SN/T 1924-2011  進出口動物源食品中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殘留最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
        
                
          >
          SN/T 2113-2008  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鎮靜劑類藥物殘留量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
      
     
                 
                 
                                 
                             
                                 
                                 
                                 
                                 
                                 
                                 
                                 
                             
                             
                             
                             
                             
                             
                             
                             
                             
                             
                 
                 
                 
                 
           
           
           
                 
                 
                 
                 
             
             
             
             
            